“国之重器”监造师――记海军某军代表室总代表冷骏
从“中华神盾”到某型导弹驱逐舰,从辽宁舰到新型潜艇……17年间,海军“十杰青年”、海军某军代表室总代表冷骏监造的多型新装备已成为提升海军远海防卫作战能力、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主力军。他也被表彰为“航母工程建设突出贡献个人”“海军基层建设先进个人”。
冷与热
阻拦索是航母工程的核心技术、关键设备。外国曾断言,中国搞不了航母,理由之一就是中国造不出阻拦索。
冷骏临危受命:“航母建设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面对国人期盼的目光,我们能有丝毫退却吗?”
为了航母这一举世关注的国字号工程,冷骏实行“五加二”“白加黑”工作制,每天组织巡检调试,召集几十家配套单位技术人员梳理工作进度,24小时处于工作和待命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他协调科研院所、生产厂家成立联合攻关组,对照实物模型,计算原理数据;组织专家从原材料、机加工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一步步从无到有、从模型到样机,攻克无数难关,技术逐渐成熟。
一年后,全新设计生产的阻拦索面临“大考”。战机从空中俯冲而至,施放出来的尾钩牢牢抓住钢索。随着阻拦索变成“V”形,战机稳稳地停在了跑道上。冷骏在飞机的轰鸣声、钢索拉动的啸叫声中幸福地流下热泪。
试出极限
冷骏没有想到,他调任某船厂代表室副总代表,参加的第一个会议就碰上了难题。
接舰部队要求新型驱逐舰的主炮实射考核,必须按照实战标准进行,从单射到满弹鼓射击,并且提高精度射击。而试验大纲里面没有这个课目。
一直以来,军代表军检验收的依据是各类标准规范和试验大纲,但是随着部队实战化训演强度增大,旧有的标准规范已经滞后于实战化要求。
冷骏主动召集相关设备厂所和舰艇官兵共同会商,多方参与拟制射击方案。不仅考核大纲规定的符合性指标,同时把涉及战斗力生成和官兵关心的作战指标全部纳入考核范围。
茫茫大海上,新型驱逐舰四处游弋。碧波之下,配合试验的潜艇静默以待。
在冷骏参与撰写的“剧本”里,大海为舞台,舰艇和潜艇当主角,没有任何排练,任由被考舰船“盲抓”。
这场“实战”几乎受到所有设备承制单位的反对。但冷骏力推进行。
虽然废掉了几个航次,但新研声呐的技术性能和实战效能,却在“盲抓”中得到有效检验。
实战化需求“倒逼”新装备在试验场上就要把实战标准作为考核验证的最高标准。虽然为此军代表的工作量成倍增长,但冷骏却说:“军代表要从战斗力形成的源头,把胜算嵌入到新装备研制生产试验全程。”
精度与速度
冷骏所在的代表室,是海军第一个成立的军事代表机构。62年来,监造交付各型舰艇船700余艘。
多型批量是代表室监造舰船的特点。冷骏接任总代表后,建立了数字化、网络化和网格化的军品管理模式,实现在建舰船技术、质量、进度信息的实时反映、可追溯性和精细管理。围绕快捷处置发生的问题,他推动军厂所三方联合巡检、联合验收模式,做到随时报验随时检验,有问题现场处置。
过去十年造一舰,现在一年造十舰。任务量的增长与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成为完成任务的“瓶颈”。
冷骏把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引入代表室,实施矩阵式项目管理,有意识地加强不同型号间同类专业人员的交流和互补,并根据在建舰船风险管理等级,动态调整人力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体优势和整体专业保障能力,有效缓解了人员紧张的状况。
随着国家工业基础整体跃升,先进科技日趋成熟,造船工艺渐趋完善,新型驱逐舰的建造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一。
在快节奏、高密度、大强度的监造环境下,冷骏提倡“要以造飞机的精度造军舰”。他把飞机监造的技术规范和管理经验引入舰船监造,积极推动承制单位开展“质量实名制”;运用先进管理技术手段提高舰船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数据化和统计自动化;依托“大数据”分析、监控舰船态势,让舰船监造工作走上信息时代。由冷骏参与监造交付的郑州舰、济南舰等多艘舰船,实现当年列装,当年形成战斗力,在重大演习、重要活动中展露风采,彰显大国海军强军风范。
赵东、徐叶青、吴登峰
(新浪军事)
(编辑:SN118) |